
“C919非常重要,但航空公司买不起。”这句话听起来很悲惨,但仔细想想,又很可笑。我们总说这是“国宝”,但说到真金白银,我们难道指望航空公司花自己的钱养一只“吃钱的猛兽”吗?这不是一个困境,而是从一开始就是有缺陷的逻辑。 C919真的很酷。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大型客机,打破了波音和空客的垄断,完全具有象征意义。但无论一架飞机有多好,都必须有人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它,并从中赚钱。现在的问题不是航空公司太短视,而是他们把国家项目推得司空见惯。看看现实吧。国航亏损,东航亏损巨大。而川航和深航则更加“无知”。疫情爆发三年后,民航业遭受严重损害。经济复苏缓慢,商旅需求疲软。高铁消除了中短途旅客流……在这种环境下,一家上市公司怎么能决定采购几十架单价上亿的新飞机呢?哪个总统有勇气签署这个?签署此协议是对股东的犯罪。一位网友表示:“我生错了时代。”为什么不在2009年经济好的时候创业呢?但尽管这是事实,但最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重大技术研究的步伐取决于“经济繁荣”。航空业是百年工程,不是短期炒股。他们等风刮起来了才造船,但结果发现,直到风停了,船才继续前行。这不叫“时机不对”;这就是所谓的战略短视。最大的讽刺是,我们在要求“内部更换”的同时,却还要求C919“必须立即盈利”。波音和空客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建立了全球服务体系、航空装备网络和飞行员培训体系。 C919刚推出时,曾因运营成本高、维护不便、保险费用高而受到诟病。这公平吗?这就像强迫一个新生儿跑马拉松,然后指责他跑得慢一样。有人说它应该得到税收拨款的支持。但现实是,地方政府债务巨额,群众生活支出紧张,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抢钱。为什么C919能成为“一线”?除非我们认识到它不是一个普通的项目,而是一个与国家灵魂相连的战略资产。既然是战略,就不应该只有航空公司来执行。但目前的操作是国有企业(如东航)主动出击。购买飞机,逐步推向市场,随着规模的扩大,成本自然会下降。听起来很有道理,但实际上很危险。一旦一家航空公司因C919而导致财报下滑,后续订单也必然下降,形成恶性循环。飞机数量越少,成本就越高。价格越高,购买的人就越少。当你看到“卖给俄罗斯”的想法时,你会发现这似乎非常天真。大鹅拥有 Tu-204,但当航空业因制裁而不堪重负时,你怎么买得起新型号呢?不仅在国际市场,在欧美也难以获得适航证,信任尚未建立,短期内无法大规模出口。做什么?你在等待经济复苏吗?难道要等到技术成熟吗?我们要等待市场自行行动吗?有一个很好的机会,如果我们等待,C919将成为下一个“幸福航空”。该项目将无法生存,飞机将停在机场并最终成为一个政治实验。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摆脱“对错”的观念,下掉算盘。我们花了数千亿美元建造工厂,因为芯片被卡住了。新能源汽车落后了,所以我们给了他们10年的补贴来改变市场。为什么当我们必须登上大飞机时,我们必须预先处理好一切?短期收益?国家应该明确:C919是国家一盘棋,不是航空公司的生意。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承担早期采购风险。成立国有运营公司,统一管理C919.Can机队。可以颁布立法来确保优先采购,就像美国联邦航空局正在帮助波音公司一样。否则,光靠情绪和口号是不足以养活这只“吞金兽”的。菲最后,说实话。 C919的情况表面上是缺乏资金,但本质上是国家战略决策的缺乏。我们可以制造飞机,但我们不愿意为它们的增长付出代价。这不仅是航空业的悲剧,也是高端制造业的隐喻。别再说“航空公司太保守了”。他们太简单了。资本规则下,生存比梦想更重要。我们愿意为这个伟大的梦想付出真正的代价吗?
特别提示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、视频,如有)由自有媒体平台“网易账号”用户上传发布。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。